当前位置:首页 > 春节习俗 > 正文

临汾人过春节习俗-山西临汾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临汾人过春节习俗,以及山西临汾春节的风俗有哪些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汾西人过春节的习俗

添仓节 每年农历正月的二十五日,山西的讲究是喜进厌出:囤里要添粮,缸里要添水,门口放些煤炭以镇宅;上了年纪的居民习惯在添仓日购米买面,以兆全年丰衣足食。

贴门神 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

初八熬“腊八粥”,进行“腊祭”,而且家家要吃豆腐,讲究“腊八不吃豆腐,阎王爷过来把你摮住”。

当地人称之为羊羔儿馍,古时的“羊”同“祥”,取吉祥的寓意。春节来临前,农家妇女会捏制小猫、小狗、小虎、***、鸡、鸭、鱼蛙、葡萄、石榴、茄子、佛手、等形象的面塑制品,以象征吉祥如意、福寿荣华。

临汾人过春节习俗-山西临汾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临汾风俗节日食物

1、临汾曲沃县风俗 祭灶神 农历十二月廿三或廿四日祭灶,是日入夜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至除夕日晨早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烧香、点烛、放纸炮等。

2、晋西北的河曲等地,旧俗上坟要带酒肴,祭毕祖先,便在坟地里饮食,意寓与先人共饮共食。晋南的闻喜等地,上坟时要用嵌枣糕在坟堆上滚来滚去,传说是为死去的老人抓痒痒。晋中的介休等地,上坟时供品为面饼,形如盘蛇。

3、除夕吃饺子,守岁,放炮,初一早上吃饺子,在奶奶家过,初二回娘家,也有初三回的,初一到初***可以用剪子,破五也要吃饺子放鞭炮,一般初五这天不走亲戚,如果今年家中有人不在了,初一到初***可以出家门。

临汾人过春节习俗-山西临汾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油炸撒子最早起源于山西临汾地区的洪洞县。这片土地曾经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所以现在南北各地都有撒子的制作。“撒子”古为寒食节的“寒具”,是著名时令美食。青团 江南地区的人在清明节的时候有吃青团的饮食习俗。

5、所以地方志中记载多数如前举《曲沃志》一样,把煎饼说成是填仓风俗。 洛阳添仓节文化 民间节日,与岁时同步,和稼穑有关。春节前后最农闲,节日就很稠密。

6、等点完灯盏,就到了吃元宵的时候了,吃元宵象征着团圆之意,正如诗歌中说:吃了汤圆圆又圆,吃了汤圆好团圆。在山西临汾过元宵节最重要的节日是猜灯谜。

临汾人过春节习俗-山西临汾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汾阳春节的习俗

1、汾阳习俗,早餐分干粮与稀饭。稀饭为小米粥或油茶(冬季),有时加煮各种瓜、豆类。干粮则视家境略有差异。多数家庭食玉米面窝头、发糕、烧饼、炒面及季节性的瓜薯类,并以各种风味小吃调剂。小菜则以新鲜凉拌和咸菜为主。

2、“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3、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 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贴春联贴春联 春联亦名“门对”、“对联”、“桃符”等,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而得名。

4、观灯是元宵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挂红灯,红灯挂在大门外是至今仍流行的歌谣。每家每户挂起***,寓意照亮前程。

关于临汾人过春节习俗和山西临汾春节的风俗有哪些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